健康知识
吃中药能加点儿糖吗?
有句老话儿说“良药苦口利于病”,说出了大部分中药汤剂都存在的特点——苦。这也成为了好多人不爱吃中药的原因之一。有患者问,吃中药时候能不能加点糖,这样喝起来是不是就不苦啦?
其实,为了照顾患者的口感,药师和医生已经做了很多工作。
我们使用的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炮制后得到的。中药炮制其中一个方式就是将过于苦寒的药物加蜂蜜水拌抄,这种方法称为“蜜炙”。类似的还有“酒制”、“醋制”、“姜汁制”、“米炒”等手段,总而言之,就是为了使其苦味或者臭味得到缓解,同时达到引药归经的作用,称为“矫嗅矫味,制其偏性”。
再来看医生的组方。医生在给患者开具苦寒清泄之药时,大苦之药容易损伤脾胃,往往加一些大枣、甘草作为佐药。大枣、甘草味甘,中医认为甘能缓和药性,防止大寒之品在清除邪气的同时伤及人体的正气,同时甜味也能够调节汤药的口感。但是,医生在配伍甘草、大枣时也有一定的限量,太过则整张方子难以奏效。如果我们私自在汤药中加入糖或者蜂蜜,就如同改变了医生的组方思路,这种方法并不可取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药并不都是苦味的,中药有五味,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,像前文提到的甘草、大枣味道属于“甘”。甘味多见于补益类中药,而苦味多见于清热类药物。
我们来看看中药苦味形成的机理是什么。简单来说,我们的舌头上有味蕾,分布于味蕾上的苦味受体蛋白与溶解在药液中的苦味质结合后活化,经过细胞传导,兴奋味觉中枢,最终给人感觉尝到了“苦”味。
医生和药师已经在改造药品的苦味上做足了努力,汤药依然很苦怎么办?只好改造我们的舌头了。
首先,我们提倡一般患者在能够忍耐的情况下不采用以下办法,至于依从性稍差的儿童(大于1岁),可以选择在服药前或服药后在舌头上涂一点蜂蜜减轻苦味的刺激。糖尿病患者和肥胖患者则需要谨慎用糖或者蜂蜜。若是喝完中药恶心想吐,建议在舌头上含一片生姜。生姜被中医称为“呕家圣药”,长于温中止呕,辛辣之性还能稍微缓解苦寒药物对舌头的刺激。需要注意的是,以上两种方法都是在不能忍受汤药苦味的前提下才使用,并且要严格控制用量。(中药剂科 王晓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