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慈丸的組成藥物中,熱性藥物主要以熟地黃、山茱萸為主。熟地黃為滋陰補血要藥,溫而不燥,但其滋補之力較強,在某些情況下,若體質陰虛火旺者使用不當,也可能助長內熱。山茱萸則具有補肝腎、澀精斂汗的功效,性溫,也具有一定溫補作用。 因此,方中熱性藥物的功效傾向於溫補。
相對地,寒涼藥物則佔據較大比例。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、活血散瘀的功效,性微寒;澤瀉則以利水滲濕見長,性寒;磁石具有鎮驚安神、斂汗的功效,性寒。此外,柴胡雖常用於疏肝解鬱,但其性微寒,在這個方劑中也傾向於發揮其清泄的作用。 茯苓和山藥則屬於平性藥物,其寒熱屬性較弱,功效主要在於健脾益氣、利水滲濕,對於方劑整體寒熱屬性的影響相對較小。
綜合來看,左慈丸雖然包含溫補藥物,但寒涼藥物的數量和寒涼屬性的藥物作用較強,因此整體呈現偏寒的狀態。其寒熱比例為熱性指數10,寒性指數13,也印證了此點。 方劑的設計可能著重於清熱瀉火,並兼顧滋陰補腎,而非單純的溫補。 偏寒的整體屬性,也暗示其更適合陰虛火旺或肝火上炎導致的耳聾,而不是陽虛體質的患者。